来源:小编 更新:2024-12-23 15:42:14
用手机看
你知道吗?最近有个超级有趣的现象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那就是“看见游戏”。没错,就是那个我们平时消遣娱乐的小玩意儿,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科普小能手、文化推广大使的角色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,看看游戏是如何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吧!
还记得那个国庆假期吗?那可是个全民出游的好时光。但你知道吗,就在这热闹非凡的假期里,有一款国产3A大作《黑神话:悟空》悄悄地火了。它不仅让玩家们沉浸在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中,还意外地带动了地方旅游和文化传播。
比如,山西省就借着这款游戏的出圈热度,推出了晋北、晋南、晋东南3条主题线路。这些线路不仅风景如画,还与游戏中的场景相呼应,让游客们在游玩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魅力。这不就是游戏与地方旅游、特色文化互相赋能的最好例证吗?
其实,游戏在社会公益层面的价值,早已被许多厂商所重视。近年来,不少游戏厂商都在积极探索游戏载体在社会公益层面的价值。他们与博物馆、天文台、各地景点合作,让游戏成为传播知识的桥梁。
比如,乐元素公司从今年9月开始推出的“公益团战”活动,就将知识科普、文化传播等概念融入到了游戏中。通过丰富的内容矩阵,持续吸引着玩家的参与,让更多的人在游戏中学习知识,感受文化的魅力。
那么,如何在保障科普严谨性的同时,最大限度利用玩法的趣味性做传播呢?这可是个技术活儿。但没关系,已经有不少游戏厂商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。
比如,某款科普游戏就通过设置各种关卡和挑战,让玩家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,不仅让科普变得更加生动有趣,还能让玩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。
你以为游戏只是年轻人的专属吗?那你就大错特错了。现在,游戏已经走进了幼儿园,成为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。
在金域蓝湾幼儿园,老师们就通过开展“看见游戏,读懂幼儿”主题活动,让老师们重新认识幼儿,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。他们通过观察、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,了解幼儿的需求,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。
在实幼·广平,老师们更是将游戏与教研活动相结合,开展了“看见游戏,发现成长”阶段性游戏分享活动。通过分享幼儿游戏的进程、分析游戏中幼儿的发展、教师的支持策略等环节,老师们相互学习,共同进步。
这种将游戏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,不仅提升了教师观察、解读和支持幼儿游戏的专业能力,还促进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发展。
在“和”乐共研活动中,老师们围绕游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讨。他们从互动交流中提升游戏推进价值,到游戏分享后的持续关注,再到如何选择户外游戏分享地点,老师们都在努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富有个性地发展。
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快乐,还让他们在游戏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。
看见游戏,我们看到了知识的传播,看到了文化的传承,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。游戏,已经不再是那个简单的娱乐工具,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游戏在未来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吧!